疫情就是命令
岁末年初,疫情突袭江城,迅速在国内蔓延,中央令下,“抗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迅速展开,全国各地医务人员千里疾驰,逆行战疫。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2月1日晚,医院接到省卫健委支援武汉的任务,急救中心徐磊主治医师,张娟主管护师,黄康护师接到指令后迅速集结,2月2日随江苏第三批医疗队到达了武汉。在武汉战斗的71天里,他们默默无闻、普普通通的做着急诊重症人平凡的工作。
虽然是义无反顾踏上去武汉的征程,但他们的内心也是忐忑不安的。2月2日晚飞机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曾经热闹的天河机场空无一人,连掉一根针都会有回音。坐在大巴上没有一个人说话,车窗外冷风夹杂着细雨,气氛压抑到了极点。汽车行驶在高架上,十几分钟见不到一辆车。到酒店半个小时的路程仿佛走了一天,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新冠病毒”让人难以入睡。到达酒店后他们互相鼓励、谈心,在思想上战胜恐惧,次日结束简短的感控培训后立即投入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临床一线工作。当他们穿上防护服走进病房的那一刻,看着熟悉的仪器设备,看着卧床的患者,之前所有的恐惧都烟消云散,内心反而无比的平静。“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他们深知: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护好每一位患者。
是党员就要冲在前面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是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病人的定点收治医院,他们所在的江苏三队独立接管其中的一个重症病区。刚开始医院的条件很差,由于疫情原因很多物品都紧缺。将近两个月的时间,他们每天都奋战在病房,期间不能进食进水及去卫生间,鼻根部皮肤也很快被口罩和眼罩压破。但是他们谁都没有退缩,徐磊、张娟、黄康作为中共党员,时刻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时刻,发扬“是党员就要冲在前面”的精神,冲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他们连续奋战53天,3月25日病区清零,实现“零死亡”目标,在众多需要ECMO支持的危重症患者救治期间,充分展现了娴熟的医疗护理技术,圆满完成了中法新城院区的新冠肺炎救治任务。
转战肺科医院
在部分战友逐步撤离武汉之际,他们在3月26日接国家卫健委通知,转战武汉肺科医院ICU,这是武汉抗疫最后的战场,也是最激烈的战场,很多病人都需要同时使用呼吸机、CRRT、ECMO等支持手段。刚投入工作第一天,徐磊就和队友协作,为一例病人成功实施ECMO撤机;有一例病人保留经口气管插管时间较长,有气管切开指征,徐磊作为管床医生,细致评估患者病情后,为病人实施了经皮气管切开。张娟作为护理A组副组长,是这支队伍中为数不多的能熟练使用呼吸机、CRRT、ECMO等仪器设备的护理人员,她勇挑重担,主动接管了病区中行ECMO治疗串联CRRT的最重的患者。经过精细的护理,2例患者最后顺利撤离ECMO。黄康作为科室护理骨干,在前线充分发挥了带头作用。对于组内其他工作经验相对不足的护理人员,他都能主动提供指导和帮助,使组内的工作顺利进行。
“不辞艰辛、救死扶伤”是医务工作者的使命,看到病人病情好转,他们觉得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4月11日,在协助武汉肺科医院转运完最后一个病人后,他们圆满结束了在肺科医院的工作任务,依然取得了患者零死亡的辉煌战绩。
归来仍是“徐医青年”
4月12日,他们踏上了返回的征程。看着热情的武汉市民自发在道路两旁挥手送别、机动车排好队停下鸣笛时,他们哭了,不是因为泪点低,而是真情流露。尽管赞颂白衣天使之声不绝于耳,成为了聚光灯下最耀眼的人,但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主治医师徐磊动情地表示:“人民感谢我们的奉献,国家肯定我们的付出,我们更要感谢那些站在舞台边缘和幕后默默支持我们牵挂我们的后方家人和医院领导们。一别两月余,当汽车开进隔离宾馆的时候,各级领导和家人同事们早已列队站好,等待着我们的到来,那一刻,热泪冲上了我的眼眶,我们深以自豪的家乡,同样也以我们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