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徐州医科大学学生工作处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 文章详情

主动请缨,坚守一线——徐医急诊学子的抗疫逆行记

来源: 作者: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3日 09:48点击:

2022年12月,随着国家防疫政策不断调整优化,社会面感染新冠病毒患者骤然增多,医院内医护人员感染人数也持续增加。为切实保障各级医学生的身心健康,徐州医科大学在12月12日安排各级研究生暂离工作岗位,这让临床工作人员“减员严重”的医院面对更大的挑战。而作为守护患者生命通道的“前沿阵地”,急诊医学科医护人员在连日来的高负荷运行之下,顶着高烧持续坚守,奋战在急诊抢救第一线,彻夜不停地接诊、抢救、治疗,匆忙的脚步从未停歇,只为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在这抗疫至为吃紧的艰难时刻,面对此情此景,徐医急诊专硕学子主动请缨,以实际行动迎接疫情防控新阶段的大战大考,并向医院教育处联名写下了“请愿书”。而今,他们已在抗疫一线坚守一月有余,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在这一月中的心路历程吧。

22级急诊专硕蒋文佳:

关于回科帮忙,不少人会问道:“专硕研究生都因为疫情放开、感染率上升而放假回家了,而你们又从家返回,难道不怕吗?”

说实话,大家都是肉体凡胎,医生和医学生也不是例外,怕是有过的,尤其是当诊室里面全都是正在阳或者刚“阳康”的病人时,我的心里是有些慌的,但看着旁边一心在为病人忙碌着、没有丝毫慌乱的老师时,我瞬间就有了勇气,也许这就是老师所带给我的一种榜样的力量吧!

所以,哪怕是每天天不亮,顶着刺骨的寒风赶车去东院早点上班;哪怕是天黑了好久才能回到宿舍,又继续回顾今日临床所学,也顾不得休息;哪怕是一上午都在不停地询问几十

个病人情况而口干舌燥,也没时间去喝一口水;哪怕满世界都在迎元旦、贺新春、吃团圆饭,我们都在心无旁骛的值班、看病人!因为我们知道,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到了1月中旬,新冠肺炎情况刚有所改善,还未来得及喘一口气,时间又到了年关,脑血管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又紧接着而来。犹记得我年后初五的第一个夜班,在凌晨1点、2点、3点陆续来了5位因聚餐而导致酒精中毒的患者,后面又有腹痛和心慌的患者。上完这个“充实”的大夜班,感觉我自己都出现头重脚轻、胸闷心慌的症状了。

22级急诊专硕刘佳:

疫情放开之初,是最艰难的时期,但也是最能锻炼我们的时期。在临床一线,与病人接触,询问他们的病情,参与讨论诊疗计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经历了这次疫情患者激增的临床工作,感觉自己在各个方面成长了很多。

在12月31日那一天,我一直坚持值班到凌晨。1月1日还要去急诊ICU 报到,本想休息一天,但在看到各位高烧的老师仍在坚持工作后,我放弃了这个想法。“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心想,国家培养了我们,急诊老师平时一直关心、爱护我们,不辞辛苦地传授我们知识,这种时刻我必须义不容辞,我要将平时所学用到实践中,在锻炼自己的同时,也能为老师们分担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刚交完班我就参与到了病人床边操作中。为新病人动脉穿刺置管,为急需补充液体的病人做深静脉穿刺置管,为感染新冠以后呼吸氧合不好的病人气管插管。因为肾功能不全导致免疫功能不好的病人,他们感染新冠以后,各项指标会比其他病人下降的更多,及时的血液净化治疗是关键。真切的体会到了争分夺秒与死神赛跑。

22级急诊专硕朱贵首: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放开局面,短时间突然骤增的病人给医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特别是我们急诊科在岗医务人员也接连“中招”,看着已经阳性的老师发着高烧坚持在岗,看着还未感染的师姐在严峻的形势中坚守一线,那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回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返岗第一天在抢救室就已经感受到老师承受的巨大压力,源源不断的病人,抢救室门外的救护车鸣笛声一刻也不停歇,搬运病人、询问病史、带病人做检查、抽血气等,这些是我力所能及的事,看到老师们声嘶力竭、电话不停、奔波不断。我很庆幸,能够与老师们一同并肩作战,能够参与构筑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在疫情局势有所稳定的时候,脑梗、心梗、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又接踵而至,抢救室的夜班注定是无眠的。不仅有短短一个小时四波人因酒精中毒而洗胃,也有十分钟内病人脉氧断崖式下降的抢救……每次身疲力尽回到宿舍时只想瘫在床上一刻也不想动,但又不得不洗个澡打起精神,对照课本总结白天的不足,记录学习向老师请教的医嘱。每当我觉得累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都会鼓励自己:这是最累的时候,但也是进步最大的时候!

21级急诊专硕潘明阳:

我在本部抢救室上班,每天抢救室门外120声一刻也不停歇,一个又一个病人吸着氧过来,家属大喊:“大夫,快来呀,他喘不过气了”,老师们第一时间冲了上来,一边查看病人生命体征,一边教我们怎么判断病人病情危重情况,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我们很快适应并投身入紧张的工作环境中,进行一些书写病历,开具检查、抽血气等简单工作,帮老师减轻负担,让他们能够更加心无旁骛的医治病人,在老师们治疗病人时,他们总会耐心告诉我们这个病人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并指导我们分析患者检验结果和影像图片,进一步提高了我的临床能力,我很庆幸自己这一个月的工作和生活,让我受益匪浅。

在参与此次抗疫过程中,潘明阳、蒋文佳、朱贵首、刘佳、杨润佳、薛淮、张家诚同学,经常在下班后分享自己的学习所得:

“今天又完成了十几个病人问诊和病历书写”

“今天又抽了5个血气,我现在血气抽的可厉害了”

“今天脑梗的病人我第一时间判断出来了,并帮他们在溶栓时间窗内完成了治疗,预后可好了”

“今天一个头痛的病人,我根据病史和查体判断他可能是脑出血,第一时间带他完善头颅CT及CTA的检查,判断有无动脉瘤,请脑外科和介入科会诊,最后收治手术,脑细胞1分钟就要死190万个,我这波立功”

“我会看病毒性肺炎、胰腺炎、胆囊炎、夹层的CT了”

每每谈及这些收获,同学们都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欣慰。“别人以为我们来帮忙会辛苦,可能会坚持不下去,可当我们完成一项操作时,我们内心是非常满足的,尤其是我们的技能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切实能帮助到患者时,我们感觉选择了医学这条路,没有走错!”

疫情当下,在这场关键而艰难的阻击战中,急诊医学的研究生们作为疫情防控与救治的“后备军”与“生力军”,没有豪言壮语与慷慨陈词,展现的只有医者初心的担当与坚守。用奋斗青春守护生命,以稚嫩身躯承担责任,为彭城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